新生兒溶血癥換血要怎麼換?家長必知的換血細節!

百變小櫻

備孕達人
宮腔粘連重度10分周圍型
2025-03-13 10:01:03
21 瀏覽

新生兒溶血性黃疸換血主要是利用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相當於是一邊輸血,一邊放血,保持平衡。一般這種情況只發生在嚴重的病理性黃疸,這種情況只有通過換血治療才能能夠緩解黃疸的症狀。而新生兒溶血主要表現為皮膚髮黃,如果早期檢查發現24小時內皮膚髮黃,這個時候標本兼治具有重要意義。

新生兒溶血利用動靜脈同步換血

新生兒溶血換血具體要求

新生兒溶血癥又可以稱之為胎兒成紅細胞增多症。一般來說,孕媽媽的血型與胎兒的血型不匹配,就會使新生兒產生抗原抗體反應,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溶血病,對身體損害大,需要進行換血治療。關於新生兒溶血換血怎麼換,具體如下:

  • 換血治療的關鍵是外周動靜脈一起換血,必要時可運用必要時可運用臍動脈和臍動脈進行換血治療,一般RH溶血應選擇RH體系與母親、ABO體系和新生兒同類型的血液,父母們要多加註意;
  • 在嚴重情況下,也就是說,找不到血源,也能選擇O型血,母親是O型血,新生兒是AB型血ABO溶血,最好選擇AB型血和O型血細胞混合血。所以有明顯心力衰竭或缺鐵性貧血患者,血液交換量通常是新生兒血條的兩倍;
  • 妊高症抽搐是因為前兆子癇的病況構成的,應馬上進行降壓治療,患者們要把血壓控制在穩定的範圍內。同時對於懷孕36周後,每週應進行血壓和體重,檢查尿蛋白、頭暈和頭痛。如果一旦病情惡化,應聽取醫囑住院治療。
綜上所述,當新生兒發生了溶血性時,一定要及時的聽取醫囑進行治療,在治療期間,要注意新生兒的水分補充,隨時觀察新生兒的情況,一旦有不對勁的地方,一定要及時進行治療。

新生兒溶血病的種類有哪些

新生兒溶血病屬於新生兒科的一種病變,此疾病的發病概率是比較高的,而且給新生兒造成的危害性也很強。患病後會帶來貧血、肝脾腫大、水腫、黃疸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導致死亡。

造成新生兒溶血的原因

很多人都不明白新生兒溶血性時怎麼造成的,一般新生兒溶血病可能是由於ABO溶血、RH溶血、輸血因素等所造成的。為了降低病症的出現概率,建議仔細結合具體誘因進行鍼對性預防。具體新生兒溶血病的具體有哪些,分析如下:

  1. 1. abo溶血:ABO溶血屬於引起新生兒溶血病的常見因素,在所有妊娠當中,通常有15%左右的概率會發生ABO血型不合的情況,主要發生在母親是O型血、新生兒為A型或B型血的母子身上,而且患病的新生兒通常都是第1胎;
  2. 2. RH溶血:RH血型系統是人體第二常見的血型系統,當人體缺乏D抗原的時候,就被稱為RH陰性,就是人們常說的熊貓血。當新生兒為H陽性時,很容易引起新生兒的溶血病;
  3. 3. 輸血因素:若本身是RH陰性,但曾經輸注過RH陽性血,那麼就會讓RH抗原暴露,其在妊娠時就非常容易讓新生兒出現溶血病。不過概率一般來說比較低。
總之,以上是可能會引發新生兒溶血病的原因,如果新生兒一旦發生溶血病,最好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檢查,根據具體病情選擇治療措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