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底有米黃色沉澱物的原因分析,附預防和清洗奶結的三大方法

馮卓君

備孕達人
無創DNA3號染色體異常
2023-07-11 14:55:42
41 瀏覽

每次喝完奶粉奶瓶底下有米黃色奶結的沉澱物是因為奶粉調配比例不正確和水溫不合適導致的,與普通奶粉相比,奶粉去除了一些酪蛋白,增加了配方中乳清蛋白,同時去除大部分飽和脂肪酸,新增植物油等,並新增乳糖,使糖含量接近母乳,但如果在調配時用溫度過高或者是過低的水,就可能導致奶粉結疙瘩,泡不開。

奶粉泡不開原因

奶粉衝調最容易出現的就是奶粉掛壁,奶瓶內壁上附著一層厚厚的奶脂,其次就是奶瓶底部有沉澱物,也就是所謂的奶結,而對於喝完之後奶瓶底部有結塊這個情況,很多新手家長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奶粉質量有問題,其實這也只是眾多因素中的其中之一個。

奶結形成主要原因

  1. 1. 調配比例不正確:如果奶粉與水的比例差距過大就可能導致奶粉無法完全泡開,任何下沉到瓶底,出現奶結;
  2. 2. 水溫不合適:如果在調配時用溫度過高或者是過低的水,就可能導致奶粉泡不散,不能完全融化,會結疙瘩;
  3. 3. 攪拌不均勻:奶粉沖泡時攪拌不均勻,奶粉無法充分溶解,形成結塊。

衝奶粉預防奶結的三大方法

雖然說喝完奶粉奶瓶底下有奶結是正常現象,一般不是奶粉過期,但也要及時的檢視生產日期,而且也不排除質量的原因,如果已經排除,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進行改善:

用熱水泡一下奶瓶

奶瓶在熱水裡浸泡過後不僅可以起到殺菌的效果,同時在泡奶粉的時候還不容易結塊,因為奶瓶裡會有一些小水珠,如果奶瓶沒有提前加熱,那倒入奶粉時,奶粉遇到涼的水珠就容易結成小疙瘩,不易融開。

用溫水衝

根據寶寶的食量放入適量刻度的溫開水,溫度應控制在40至50度之間是最佳的,接著根據水與奶粉的衝調比例,加入適量的奶粉,最後將奶嘴奶瓶蓋蓋好之後,左右搖晃奶瓶使得奶粉溶解。

輕微搖晃奶瓶

泡奶粉時應該先倒水後加奶粉,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媽媽們不知道該放入多少奶粉合適,而且一邊倒一邊搖可以使奶粉得到充分溶解,更有利於寶寶的消化。

喝完奶粉奶瓶底下有奶結是因為奶粉尚未完全溶解所導致的,也可能是媽媽使用的衝調方式不當就會出現奶粉溶解不好,不過家長不用擔心,即便奶粉中有未完全溶解的奶結,也是不影響正常的營養成分和食用,家長還是可以給寶寶喝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