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檢查結果很重要,這樣分析可輕鬆看是否貧血

紫不語

試管嬰兒達人
移植兩個優質囊胚
2024-12-17 10:00:10
49 瀏覽

對於血常規檢查本身來講,由於價格低廉且又方便快捷,現已成為了眾多疾病檢查前的必要專案,而對於患者本身來講,看懂血常規檢查結果就顯得非常重要。

血常規檢查能判斷出貧血症狀

如何分析血常規檢查結果

血常規檢查是所有常規檢查中最常見的一種,但是其臨床意義卻十分重要,在完成血常規檢查的流程之後就可以等待檢查報告了,此時就需要對檢查結果報告進行“四看”,通過“四看”就能看出常規的一些疾病,為後續的診治提供了方向。

所謂“四看”指的是看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以及血小板的含量,如果這些指標出現異常,表示身體可能出現了某些疾病:

指標可能的結果
白細胞計數白細胞如果增高說明出現感染,如白血病、尿毒症等。如果白細胞減低,考慮是放化療之後或者傳染病
紅細胞計數紅細胞增多考慮是由於出汗太多,血液濃縮,還有大面積的燒傷所導致的。如果紅細胞減少,考慮是白血病或者急性大出血
血紅蛋白血紅蛋白低可能是貧血的症狀
血小板計數血小板如果增多考慮是急性大出血或者出血後急性感染。如果血小板減低,考慮是急性白血病或者脾功能亢進等疾病

如何通過血常規檢查分辨貧血

判斷貧血不是依靠某一個指標就能確定的,通常需要綜合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含量、紅細胞壓積、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及含量、紅細胞分佈等指標來進行綜合判斷。

貧血症狀也可根據嚴重的程度進行劃分,一般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引發貧血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化學物質、病毒感染以及各種疾病等等,所以想要分析貧血的原因,僅僅依靠血常規是無法判斷的。不同人群的血常規正常值範圍不同

正常的血常規檢查

在臨床上進行的血常規檢查的專案多達24項,有的甚至能達到29項,而血常規檢查完全正常就代表著這些專案的指標完全正常。由於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發育情況不一樣,所以相應指標的正常值也會不同。

以血常規24項為例,一份正常的血常規檢查報告的各項數值都應該和本身的正常值範圍相吻合,詳細的資料如下:

專案正常範圍
血白細胞3.5-9.5*10^9/L
中性粒細胞1.8--6.3*10^9/L
單核細胞數0.1--0.6*10^9/L
嗜酸性粒細胞0.02--0.52*10^9/L
嗜鹼性粒細胞數0--0.06*10^9/L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40--75%
淋巴細胞百分比20--50%
單核細胞百分比3--10%
嗜酸粒細胞百分比0.4-0.8%
嗜鹼粒細胞百分比0-1%
紅細胞3.8--5.1*10^12/L
血紅蛋白115--150克/升
血小板125--350*10^9/L

此外,血常規還有其他指標(如紅細胞平均體積,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等),可以初步反應許多疾病,紛繁複雜,需要結合許多情況綜合考慮,不能單憑一項指標判斷。

血常規報告單出現異常時,建議患者及時諮詢相關醫生,儘早明確病情。不建議閱讀後自行處理,以免耽誤治療。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