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月齡寶寶餵養方式不一樣,這些小妙招挺管用

朱瑩瑩

備孕達人
2q37缺失綜合徵
2025-02-09 18:08:03
17 瀏覽

對新手父母來說,寶寶的“吃”就是頭等大事。母乳媽媽擔心奶少,寶寶吃不飽...喂配方奶又擔心奶喂太多,撐壞寶寶.....在寶寶餵養這件事上,媽媽們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犯錯。但有時候,越心急,就越容易犯錯。

錯誤餵養方式回顧

營養不良資訊
營養不良
dystrophy
餵養不當,飲食習慣,疾病等
消瘦,水腫

前段時間就刷到一位媽媽分享的經歷,因為她錯誤的餵養方式,2個月大的寶寶被餓成了營養不良。因為母乳不夠,出了月子她就斷了母乳,用全奶粉餵養。

餵養了一段時間之後這位寶媽發現寶寶身體並沒有變好,反而出現了消瘦、不適的情況,一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寶寶出現了營養不良,要是再這樣餵養一段時間極有可能出現貧血的情況。

錯誤餵養方式回顧

當事人表示:因為家裡老人說孩子餓不壞,但容易撐壞,網上也總能看到一些孩子吃多了的案例,所以我一直堅持按時餵養,每天固定好時間,到點再喂。

營養不良

到寶寶40天的時候,寶寶一餐吃110ml,固定3小時一喂,即便寶寶到2個多小時就餓得嚎啕大哭,她也堅持到點再喂,生怕喂多了孩子吃成了大肚子寶寶。

就這樣堅持了20天,在2個月體檢的時候,寶寶被檢查出營養不良,體重偏瘦。醫生說:如果繼續下去,孩子可能會貧血、頭暈、嘔吐.......

按時餵養

因為按時餵養,我把寶寶喂成了貧血!”很多家長都掉了按時餵養的坑,無論出現什麼狀況,堅持到點再喂。有媽媽說:剛出月子的寶寶,2小時就餓得哭,都說要按時餵養,讓挺著,怕喂壞了,結果是後來調整,寶寶吃飽了,真的就不哭不鬧。

餵養原則都推薦按需餵養

還有位媽媽,剛開始也是按時間餵養,結果體檢時檢查出寶寶貧血,因為營養補充不夠。所以餵養方式一定要找對,不然對孩子的發育成長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調整方式

醫生說:必須調整餵養方式,小寶寶要按需餵養。回家後,她就調整了餵養方式,只用了10天,寶寶的小臉就肉嘟嘟的了,體重也跟上去了。她提醒所有家長,不要和她犯同樣的錯,一味的堅持按時餵養,會影響寶寶的營養攝入。

餵養原則按需餵養

無論是母乳還是奶粉餵養,餵養原則都推薦按需餵養!絕對式的按時餵養不適合小寶寶,因為小寶寶的胃容量比較小,猛漲期需要頻繁的吃才能滿足營養需求,過於嚴格的按時餵養會讓寶寶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絕對式的按時餵養寶寶,忽略寶寶飢餓的訊號,每隔3~4個小時吃一次奶,這樣很可能會影響寶寶的營養攝入,有些寶寶還會因為家長的“按時餵養”而出現對進食的牴觸情緒。

不同寶寶餵養方式

對於不同階段的寶寶而言餵養方式要進行及時的調整,月齡不同寶寶的胃容量也會有所差別,如果僅僅是按照固定的模板進行餵養很容易造成營養不良、腸胃不適等情況。

剛出生的寶寶

對新生寶寶來說,基本上是按需餵養。母乳寶寶按需給奶,不用限制固體的時間,也不要擔心寶寶吃的不夠,因為新生寶寶的胃容量並不大。奶粉餵養的寶寶,只要是因為飢餓而哭奶,就要餵奶,形成吃奶規律後,通常每3-4小時喂寶寶一次。

寶寶出生第一天:每次餵食2-10毫升,每天餵養8-12次或更多。第二天:每次餵食5-15毫升,每天餵養8-12次或更多。第三天:每次餵養15-30毫升,每天餵養10-12次左右。第五天,每天的餵養量可以達到500毫升左右。

不同寶寶餵養方式

1~6月齡寶寶

母乳寶寶:24小時內,通常喂寶寶8-12次。滿月後,在1-6個月之間每天平均攝入的母乳奶量約為750毫升左右。如果在生長期間,可能會短期增加到900-1000毫升。具體的餵養時間和兩次餵奶間隔都不固定,只要每天至少有6次小便(尿溼4-8個尿不溼),和3-4次大便,奶量就是充足的。如果是奶粉寶寶更容易形成自己的喝奶規律,總的奶量根據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在24小時內吃的配方奶總量不應超過960mL。

滿月寶寶:每次120ml,通常每4小時一次。2個月的寶寶:每次吃約120—150ml的奶。4個月的寶寶:每次吃約150—180ml的奶(有差異),總攝入量一般750—900ml。5個月的寶寶:每次吃約180—210ml的奶。6個月的寶寶:每次吃約180—240ml,每天吃奶4—5次。

7-12月齡寶寶

隨著輔食的新增,寶寶的喝奶量會受到影響,但1歲以內的寶寶,主食還是奶。7—9月齡的寶寶:每天保持600mL以上奶量,餵養4—6次,輔食餵養2—3次。10—12月齡的寶寶:每天保持600mL奶量,餵養3—4次,輔食餵養2—3次。如果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的媽媽,要以配方奶作為母乳的補充。

按需餵養是餵養新生寶寶的最佳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寶寶會有自己的規律,媽媽也會適應寶寶的這個規律。等到形成規律後,寶寶自然就可以轉換成按時餵養了,切不可盲目的給小寶寶進行按時餵養。按需餵養不是一哭就給,要抓住寶寶的飢飽訊號,正確餵養!

寶寶飢餓訊號

寶寶張開嘴,四處尋找媽媽的乳房。小嘴發出吸吮動作或響聲,比如說咂嘴巴,伸舌頭。用手撓嘴,低聲哼哼的同時手舞腳蹬、想啃自己的小拳頭。比平常更加活躍,用鼻子蹭媽媽乳房。

煩躁,哭鬧,隨著飢餓程度加大,哭聲也會越來越大。不是所有的哭鬧都代表寶寶餓了,一哭就喂、一哭就喂很容易導致過度餵養。

寶寶喝奶有自己的規律

寶寶吃飽訊號

母乳時,如果寶寶一股勁吸吮幾次後,可以聽見寶寶吞嚥乳汁的聲音,那說明奶是夠的。餵奶後幾個小時內,寶寶一直看起來很滿足,也表示寶寶吃飽了。寶寶自己吐出乳頭或奶嘴。寶寶每天約能尿透6~7塊溼的尿不溼,小便顏色淡黃或無色。

判斷寶寶長期攝取量是否充足,最準確的一個方法是檢查體重增長情況,而不是一味關注寶寶的奶量變化,正常情況下1個月的寶寶,每週增重約110-200g;2-6個月的寶寶,每月體重增加450-670g;6-12個月的寶寶,每月體重增加350-450g。

母乳餵養科普知識彙總

相關推薦